基金會緣起

Origin of the foundation

茲將本基金會之緣起略述於下:

一.    休休小庵 

「休休」依宋末蒙山德異禪師所設之「休休禪庵」而得名,師少時常詣「休休禪庵」瀏覽群藏,皈依於此。師退居餘暇,教界大眾請示者熱絡不斷,遂於民國71年,應蘇曉雲居士等學生懇請,於高雄市自強路賃租民宅,隨緣開課,講授經典,師遂將該授課地點命名為「休休小庵」。師以「休休庵中休去歇去,如如會上茶來餅來」詩偈,扼要闡揚「休休」息念去執、歇下放下之精神。

師常言「休休小庵」所授課程不獨尊禪宗,凡諸法門,但為正法,皆願共揚;「休休」不應以門戶自限,俾令不同根性學人,能契其門,再行一門深入。師期勉「休休小庵」實踐堅持正法之初衷,廣納接引之理想,行六度以自我考驗。

 

二.  菜根香素食館   

緣師之理念,為求「休休小庵」自給自足、長遠發展,學生蘇曉雲徵詢師意後,於民國72年6月6日在高雄市中山一路大圓環旁開設素食餐館,師將餐館命名「菜根香」。

經營初期,屢逢困境,萌生退意,師則以「『休休』不能關門,『菜根香』要辦得更興旺」誨勉。並幸獲貴人相助,在東山寺住持天機法師、光中法師及其他多位師父引介下,聘請吳萬益居士擔任主廚,一切從新開始。76年在元亨寺菩妙長老的助緣下,購入現今民生一路的店面,77年2月正式擁有「菜根香」的營業場所。蘇居士不離初衷,應緣克服逆境,逐為「菜根香」打下基礎。

餐館事業穩定後,隨設立「菜根香文教基金會」,議定將營利之百分之二十施用於「休休小庵」及弘法、文教志業。其間先後於民國82年出版「唐一玄老人全集」,民國87年出版「臨濟語錄」、「十牛圖」、「六祖壇經」、「金剛經」等有聲書,廣植福田。88年「菜根香」在吳仁明先生的臨終捐助下,成立「財團法人休休文教基金會」。民國91年,菜根鄉素食館經營股東改組,除專職人員待遇與福利外,素食館經營所得全納入「休休文教基金會」及各種慈善公益、社教活動之運作。

嗣因有感於生態汙染及化學藥物的使用已危及素食業的無毒要求,「菜根香」乃於民國95年成立菜根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力推自然農法與有機栽培,提供一系列素食業者安全營養食品及環保無毒天然洗劑。更完整的呈現健康、環保的理念。

民國100年12月 ,菜根香素食館獲選為高雄首選綠色友善餐廳。                      

「菜根香」因「休休小庵」而有,其經營緣起雖為護持「休休小庵」,而經營理念不悖師教、以法為尊,並兼顧文教事業,不以營利為宗,此乃「菜根香」與尋常餐館迥異之處。       

                                            

三.  財團法人休休文教基金會 

民國87年底長者外甥吳仁明先生罹患嚴重肝疾,臨終囑將畢生房產悉捐予「休休小庵」,繼續弘揚長者教誨;惟「休休小庵」非法人機構,於法無承繼資格,為遂其宏願,「休休小庵」循法正名為「財團法人休休文教基金會」。為符合財團法人成立資格,基金會所需之新台幣五百萬元資金,除一百六十萬元由「清涼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捐付外,餘數皆由菜根香素食館提供,基金會斯於民國88年3月正式成立,會址設於高雄市林森二路九巷七號。嘉義清華山首座釋傳和法師為第一任董事長,蘇曉雲居士擔任執行董事。 

仁明先生於民國89年9月21日辭世,92年初,釋傳和法師因身體違和請辭董事長職,蘇曉雲居士繼任董事長,洪木興居士為執行董事。 

「財團法人休休文教基金會」以推廣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及公益事業為 宗旨,依有關法令辦理下列業務:

(一)    於會址設立休休講堂,聘請真修實證之行者定期宣講各種法門及指導共修,以淨化心靈,並培養弘法人才。

(二)    建立優秀弘法人才檔案資料,適時提供教界團體或個人參考,以提升整體學佛風氣。

(三)    提供經費或師資協助各機關團體從事有關佛法內修外弘之各項活動。

(四)    開設佛學及一般圖書閱覽室,供各界研修。

(五)    出版雜誌與叢書、舉辦專題演講,並推廣公益性教育宣導工作及人文關懷等各類有益世道人心之活動。

(六)    協助兒童、青少年之行為學習與校正、一般教育及特殊教育諮商與輔導。必要時提供安置場所。

(七)    推動其他與兒童、青少年、婦女、老人、身心障礙有關之社會福利、教育、及慈善公益業務。

休休文教基金會成立至今,活動甚為頻繁,於茲不贅。惟值一提者,即100年6月附設「慈霖教學園區」(簡稱「慈霖園」)。關於慈霖園之緣起及理念如下:

緣起

近十年來,社會發展失衡,所得分配嚴重不均,造成越來越多的弱勢或失能家庭,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孩童。生活於貧窮線下,他們連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遑論正常教育。如不及時伸出援手,成年後,他們極可能重複家庭的命運,變成惡性循環。根據長期的家扶經驗,此類家庭問題的徹底解決之道在於提供這些弱勢孩童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不受包括來自原生家庭的負面干擾。親情雖然令人嚮往,菩薩情卻更是難能可貴。

「慈霖園」由財團法人休休文教基金會於民國100年6月籌備成立,提供弱勢孩童之養育。休休文教基金會以推廣佛法教育為主旨,落實佛法於日常生活,也就是生活即佛法,佛法即生活。休休文教基金會在推廣佛法教育的過程中發現,成年人雖然對佛法的理解較為快速,但積習已深,難以除去既有的習慣與價值觀。孩童則不然,只要給予正確的觀念與教導,假以時日,多能看到顯著的改進,收事半功倍之效。

初期的教養工作附屬於休休文教基金會,共用休休的工作人員及場所。如今現有之人力與空間已不敷使用,有感於問題的急迫性,休休文教基金會3年前開始積極的尋找適當的教養場所,終於在今年6月選定杉林區的木梓國小。該校自民國88年廢校,閒置12年之久。經多次與教育局接洽申請後,蒙教育局許可,於100年10月25日簽約租用。木梓國小的教育功能與精神得以延伸,休休全體董事及成員也感謝教育局的全力促成。木梓國小環境純樸,接近自然,為孩童成長所需之理想環境

理念

慈霖園取慈悲與甘霖之義,效法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同願同行,如甘霖滋養萬物眾生,給予受養孩童應有的快樂,消除不屬於他們年齡所需面對的痛苦。世間沒有比孩童的笑,更讓人動容,也沒有比他們恐懼的臉,更讓人心酸。慈霖園的孩童,不論過去受到什麼傷害,我們將以慈悲的力量,還給他們一個正常的童年。他們或許沒有一個好的過去(因),可是透過後天良好的助緣,美好的未來(果),依然可以期望。這種宿命的轉變,則需仰賴佛法教育。所以慈霖園的教育核心就是讓孩童建立正確的觀念,教育目標則是培養有品德、有操守的健全人格,能夠老實做人,規矩做事。我們希望啟發每個孩子的覺性,從自身的遭遇,到周遭的事物,探討生命中許許多多的「為什麼」。從過去的家,到現在的家,他們不但可以走出過去的陰影,日後也可成為生命的引航員,繼續慈霖園的使命與任務。

在專業養成方面,則以現有之學校教育為主。就業或就學,完全以他們自身的興趣為主。唯一的要求就是,日後以不犯戒的方式獨立謀生,不從事有損慧命的工作。眾生皆菩薩,我們視所有孩童為小菩薩,所以慈霖園也是菩薩的家園。施比受有福,也更快樂。我們以歡喜心感謝這些小菩薩,讓我們學習尋聲救苦,盡佛弟子的本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