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經》的由來
原始佛教時代,佛弟子及信者往往將所聽聞的教法,用詩或簡短散文的形式,以口口相傳的方式記憶傳承。由於佛弟子各人領納的不同,而各有其相異的思想,因 此至教團確立時,如何將佛陀的教說作一整理、統一,實屬必要之事。在經過歷次的結集後,佛陀的教說漸次充實完備,且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特定的文學形式,而終至成為聖典。
《雜阿含經》讀本共八冊,為經典之部。
藉由雜阿含經南北傳對讀,
從基礎到深入地對佛法有全貌性的了解及進修。